北京延庆柳沟的供销社小店
2017年02月04日 北京晚报
位于柳沟的老供销社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还能干多久,老刘觉得如果身体允许就坚持下去。

柜台上用的还是老案秤和算盘

老刘进出柜台要通过一块活动的柜板,活动的柜门也要紧贴柜子才可以进出柜台。
节日里,老刘把西屋作为库房用,没有暖气屋子里很冷。节前半个多月,老刘就早早地备下了两万多块钱的年货。村民需要最多的是7元一瓶的二锅头和70元一条的红塔山。

西屋库房
今年63岁的延庆人刘永富守着北京延庆柳沟村的老供销社小店一干就是20多年,今年春节也是一样天天不歇,为的就是让村民们购买年货方便,很多人出门串亲戚也愿意到这里看看有啥可以捎带些的。

柳沟村村民经营的豆腐宴名声在外,节日里一民俗户临时向他订了饮料,老刘用小车送货。
老刘1979年参加工作,到北京延庆井庄副食门市部工作。1984年和邻村姑娘孟怀琴结婚,现在一个孩子在延庆城区上班。1994年11月老刘承包了柳沟这家20世纪60年代就有的供销社小店,当年这家小店很是红火,有四个营业员,每天周围好几个自然村的人都到这里买副食、酱油、醋、烟酒、爆竹,经常是一天忙得应接不暇。现在没有销售烟花执照,卖不了爆竹了。过去没有蔬菜卖,现在很多村民也是花钱买菜吃。
1998年签了租约50年的合同,自己和媳妇把家搬到这个有十间小房的小院子。走进位于柳沟村城隍庙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碎石步道尽头是一扇老木门,门上挂着“井庄供销社柳沟分销店”生满铁锈的牌子,两盏红灯笼装点着节日氛围。黑黢黢的店里即使在白天一般人也很难看清楚店里情况,为了省电,老刘一般不开灯,一个马蹄状木制老柜台将屋子一分为二,里面是售卖区,外面是顾客待的地方,空场地方也堆了很多大瓶饮料以及礼盒。

老柜台
借着屋里土暖气的温度,一群村民在木柜台旁打着扑克,老刘在一旁观战不语。西头的石板贴面上的酱油汤色仍在,过去是零打酱油,现在都吃上了瓶装酱油,也就只剩下这个老柜台再现当年景象了。偶尔有顾客上门买东西,大家都是先扯点闲篇,并不急着买东西,村里来的都是熟客。

每天早晨7点半钟,老刘准时打开院门开店迎客。
现在全年无休,早晨7点半就开门了。店里缺货了,老刘开面包车去延庆城区或者永宁古城进点货。前几年小店遭过贼,好在损失不算大,他们现在就不敢在后院大房子里睡觉了,就睡在小店相邻的小房子里。前几年每年能赚个三万多元,现在村民很多人家都买了车,经常从城里大超市买东西,现在他大约一年有一两万的收入。
除夕夜老刘一家也是守着小店过的,小店相邻的卧室的电视里放着春晚节目,卧室也是饭厅,一家人包着饺子,经常会有人家里缺点酱油、醋什么的上门买点救急,老刘坚持下来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日子更方便些。老刘觉得这份工作是自己喜欢干的,一家人守着这里,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哪天干不动了,老供销社也就关门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