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饮食相关

岭南俗语与美食的故事

2015年03月01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煎堆

七样羹

鼎湖上素

  岭南地区关于美食的俗语及谚语为数众多 你未必都知道

  刚刚过去的正月初七,你吃了“七样羹”变“后生”(年轻)了吗?美食当前,除了刺激味蕾外,也让人们舌尖大动,妙语连珠。自古以来,岭南就有为数众多的关于美食的俗语及谚语。广府文化的粤语方言中,我们常听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鼎湖上素——好斋”而在潮汕方言中,也有“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的说法。

  这一期的“语出岭南”,本报记者将带您走入俗语与美食之间的故事,好吃好玩又好看,千万别错过啦!

  千叟欢宴

  广州日报佛山讯 (记者张婷婷 通讯员黄清华)昨日,佛山一年一度的千叟欢宴和花灯祈福在南海狮山罗村举行。作为当地传统习俗,1000多名长者齐聚在罗村孝德湖畔共享千叟宴;乐安花灯展吸引了佛山五区甚至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市民前来。而罗村第八届孝德文化节也于昨日闭幕。

  “七样羹,食后变后生”

  通古:

  正月初七是“人日”,潮汕地区在这一天有食“七样羹”的传统,即将七种蔬菜煮成一锅羹。这种特殊的吃法,还衍生出“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这句俗语。

  相传,这种习俗源于古时的荆楚文化,在魏晋之时已有相关记载,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晋时,南人以七样菜为羹”。同时,这也可以说是潮汕群众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有关饮食卫生,或者说是食疗方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每年从大年三十夜至新春初七,按潮汕地区的习俗,都是新年桌、团圆桌,酒菜筵席、大鱼大肉不断。鱼肉类食物属酸性,所以到了初七以后,就应该多吃一些属碱性的蔬菜,使体内酸碱平衡。此外,蔬菜类食物富含维生素,在大量吃食肉类之后,再多吃蔬菜,能起到消食开胃、清肠通便的作用。

  一般用来煮七样羹的蔬菜也有讲究:大(芥)菜意喻发大财,厚合是合家平安,芹菜是勤快、勤劳致富,青蒜表示会算数、有钱藏,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征长长久久。这些都是取潮汕话的谐音。

  论今:

  现在,这句俗语都是在正月初七当天使用,寄托了潮汕人对于身体健康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通古:

  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岭南地区无论是广府人家、客家人还是潮汕人,各家各户都流行自己做糖莲子、九层糕、炸角仔等。

  而在佛山南海,煎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样。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要炸煎堆,把糯米粉做成空心“铅球”状,外粘花生、芝麻用油炸,表示“生机盎然、团圆兴旺”;爆谷从里到外,寓意“花开富贵”。

  在过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的穷人家,到了除夕夜,怎样都要想办法炸煎堆。正因为如此,“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句俗语就逐渐形成了。

  论今:

  在过去,“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意思是别人有的,我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想法子也要办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俗语的含义也逐渐含有消极成分,代表随大流。

  “鼎湖上素——好斋”

  通古:

  鼎湖上素是肇庆鼎湖山养生宴(一共9道名菜)上的一道名菜,是肇庆特色斋菜的代表。民间盛传,当年清代慈禧太后品尝“鼎湖上素”后大喜,下旨把“鼎湖上素”归入满汉全席,成为满汉全席108道大菜中的一道名菜。

  “上素”是高级素菜之意,“鼎湖上素”创于明朝永历年间,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和雪耳,配上笋干等,用鼎湖山的泉水烹制而成,色泽鲜艳,芳香扑鼻,吃起来甘香脆口、爽滑鲜甜。经过多年发展,“鼎湖上素”已从过去的一道斋菜,派生发展出今天拥有160多种的斋菜系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