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带来的新零售革命
2017年06月25日 新农堂 钟文彬
我把对盒马这样的新零售模式的理解,跟几家生鲜连锁的老板们都说了。听我说完,他们也觉得零售业态的变革,如今是风起云涌。
盒马鲜生里的体验逻辑
盒马的线下店,装修、陈列、价位,其实和一般的高端城市超市如山姆会员店、ole等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些产品价格还会略低一点。

盒马鲜生的蔬菜柜台

盒马鲜生店内
他的体验功能区会略多一些。比如把厨房、餐厅与生鲜海产购买区结合在一起,面积较大。顾客买完海产可以直接在这里加工。加工费按照单个菜的食材重量定,15元/500g,不足的按500g来算。

盒马鲜生的海鲜吧
除此之外,还有寿司、泰国菜等餐饮配套。据了解,这些餐厅部分是第三方承包的,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而不一定用盒马app。

活的帝王蟹
此前我也曾在山姆会员店买过帝王蟹,但是是冰鲜的,而且还是煮熟冰鲜的,外观好看但实际口感一般;这次在盒马看见活的,确实让我惊讶了一番(活体陈列还是能打动人的),价格也只要199-299元,相当便宜。
此外还有很多活海鲜的销售,比如波士顿龙虾等。我心里的预判是,为了体验,盒马是愿意牺牲掉一部分经营效率的,因为活体海鲜运营难度高,成本大,而且容易死,死了价值就会大大下降。
果不其然,我在收银旁看到了折扣区,都有一些已经死亡的海鲜在打折处理。折扣区间是4-5折。

打折的皮皮虾
我特意拿打折品起来闻了,是新鲜的,没有异味。而且营业员也看起来非常乐意把打折的海鲜卖给我的样子,显然是经过一定培训的。
和很多高端超市一样,水果不称斤,而是预包装定价销售。这样可以避免挑挑拣拣,减少损耗。西瓜都是论个卖。(话说这个供应商的工作是相当扎实的,每个西瓜都差不多重啊)

论个卖的西瓜
整个水果区可以说叫精选区,基本上一个品类只有不超过两种选择,sku不多。只要你有品类选择的目标,不会有选择性障碍。其他还有肉蛋奶和烘焙区,没有什么可说的。
盒马的收银逻辑很有深意
我提了一些产品,走到她(收银员)面前。
她问我:“您有app吗?”
我说:“支付宝可以吗?我有的啊。”
“很遗憾,支付宝不能用,在店内的餐饮区结账可以,但是购物收银不行。”于是我心中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app store下载了一个盒马鲜生app。
我本以为注册很麻烦,结果小姑娘拿着我的手机,点开了首页上的支付,跳转了一个用支付宝登录功能,直接就出来了一个支付码界面。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没超过5秒。
我留心发现,旁边一位50岁左右的女性消费者,可能对下载app不熟悉,是由收银员帮忙操作的。于是我们两都变成了盒马app的用户。

收银员帮助安装盒马鲜生app
一边帮我整理东西,收银姑娘一边跟我介绍:以后你可以直接在app里下单,我们会半个小时内把东西送到的。
想到当年快的和滴滴打仗的时候狂补贴,很多人都说他们疯了,但是在互联网企业来看,一个实际产生过支付的活跃用户就是值100元,所以再怎么补也是划算的;然而今天我只在盒马购买了百来块钱的东西,就被装上了app,还支付了,如果按照估值来算,我这个用户俨然已经成为“利润”的一部分了。
更何况,食品的消费,在互联网企业看来更高频,价值更高。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说说:
线下水果连锁的老板为什么对这个模式感兴趣
生鲜的零售,从农贸市场到超市再到社区店,这些业态的升级,本质上都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消费者——从物理距离上接近消费者。手机app里的生鲜业务就更夸张了,直接搬到消费者手机屏幕上了,把购物和收银都前置到了手机端。
传统线下的零售竞争,围绕着坪效来竞争。两家不同的生鲜店,因为sku的不同,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店面坪效的不同——这是大家都已经认知的。
但是按照原来的模式,供应链和服务的再怎么升级,比如旁边店做到坪效50,而我能做到70 ,所以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但是对方也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是如果哪一天出现一个竞争对手,坪效直接做到250,那么70的这家店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有人问:堂主,你疯了吗?谁能做到250?!盒马模式真可能就能做到250
50和70的竞争,都是基于店面销售的,哪怕老板比较精明,会用公众号导流,他的业绩始终基于店面物理空间的陈列。但是当有人把sku搬到app上去之后,货架空间却是无限的。
据盒马的朋友告诉我,未来app下单比率要占到80%以上,也就是说线上是线下的4倍,哪怕线下做得差一点,为了体验牺牲一些线下坪效,比如就算50吧,那么整体坪效也能做到250。
相对于纯线下零售而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整个购物空间有很多休息区,可以用餐;导致现场有很多“先支付再食用”的提示。
新零售模式的诞生
盒马一类的新零售业态,基本趟出了这样一条路:线下购物体验—产生信任—安装app—线上下单—店面快速送货+未来中心仓配货—大数据c2b管理。
所以,只是简单地对坪效进行大幅度提升,恐怕只是一个开始。当用户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有可能与电商数据打通之后,可能一个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几乎是“赤身裸体”的。
你家有几口人,爱吃什么水果,酸的还是甜的,橙子是喜欢什么产地的,荔枝是喜欢什么品种……一清二楚。甚至商家都能整体预估,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店,某一个时间点,某一种水果的具体销售量。这将带来零售的结构性变革,真正的做到c2b。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