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Dmall披露运营数据及2017战略
2017年04月01日 购分享采编
3月28日,在多点2周年生日趴暨华东战略扩张媒体沟通会上,多点Dmall首次对外公布2016年的关键运营数据。据悉,截至3月27日,多点全国注册会员达到1800万以上;易观APP TOP 1000榜单中,多点2月月活达到188万;2016年全年,GMV 23.8亿元,妥投订单量达到2065万单。2017年,多点将GMV目标定为100亿元,前三个月已经完成了15亿元。
“多点2016年的成绩不仅获得了董事会的认可,也得到了投资人的一致好评。” 据刘江峰透露,在过去这一年中,有许多行业巨头曾经来找多点谈合作甚至并购,“目前在进一步的接触洽谈中,不过,2017年开年,IDG已经率先做了追加投资。” 刘江峰表示。
2017年多点战略
据了解,多点在两周年之际宣布,2017年多点的重要战略就是向华东扩张,从春节之后,多点与战略合作伙伴物美在浙江开始紧密合作,以复制北京多点+物美的模式。“多点将会成为新零售行业中的线上平台,可以+物美、也可以+任何超市,我认为,多点+X的模式就是新零售模式。”刘江峰表示。据介绍,多点不久将上线外卖服务,成为“+物美”之后的重大业务延伸。
“多点的业务将来会有很大一部分在华东。华东市场未来将成为我们的半壁江山。”CEO林捷表示,多点很有信心攻入华东市场,将北京成熟的业务模式进行复制。
多点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春节之后,多点曾派了一个团队到杭州去,与物美一起进行了一周多的亲密接触,针对线上运营、商品管理、会员打通、营销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立华东线上运营中心,实现了400多万会员的一体化管理。
华东曾是多点向外扩张遭遇挫折的地方。 在2015年4月成立后,多点从北京快速跑马圈地,扩至全国20几个城市,然而这种高速扩张的模式仅维持了不到一年。
“当时多点的管理团队,经过反复的讨论、争论,最终做出了停止烧钱的决定,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北京,只有在北京把模式跑通了、跑透了,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我们才会再走出去。”林捷表示。
多点董事长刘江峰透露,在过去这一年中,随着多点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零售正值风口,有许多行业巨头曾经来找多点谈合作甚至并购,“BAT已经来谈了一圈了,也有很多投资人纷纷找过来,都对多点的模式表示很有兴趣,目前多点都在进一步的接触洽谈中。”
刘江峰从2016年8月出任酷派CEO。他表示,从2016年下半年他没有再参与多点的日常事务管理。但他笑称:“我还是多点的董事长,很多事情还需要我盖章审批。”
在回答记者关于其是否有可能回归新零售时,刘江峰表示自己的长处还是在智能设备产品上,而酷派目前也在瞄准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中间需要有一个连接。”他说。
南北派探索新零售模式
多点南下,阿里系北上,新零售南北派互相渗透已成行业大趋势。
对于北派势力多点而言,尽管已经在北京小有气候,但要往华东市场渗透,不仅需要有强大的门店资源支撑,更要面对当地的劲敌:在华东区域,从上海、浙江起家的联华超市、三江购物占据优势。这两家又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
对于南方新零售的探索来说,除了阿里+三江购物外,由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北上也将面临着多点、京东到家等北方势力的直接竞争。
在林捷看来,多点属于改造传统线下零售,而盒马鲜生则属于在线下推翻重来。
“盒马鲜生觉得改造这个事情是顾客教育,与其改造它,还不如自己建立新社会。所以,它从头到尾自己建立新的业态,也是分布式平台,把店建在老百姓生活的周围,通过3公里的覆盖或者5公里甚至是500米的覆盖,实现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送货上门。”林捷说。
不过,对于盒马鲜生自建门店模式,林捷认为其难点在于找到合适门店,而多点由于选择改造传统门店,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与多点和盒马鲜生不同的还有另一种新零售模式,那就是北派势力京东到家。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到家O2O业务,在2015年与多点同时期成立,在2016年合并达达后,于2017年初关闭了旗下的O2O上门服务,至此开始聚焦于超市生鲜O2O领域。
对于京东到家,在林捷看来到目前为止还属于代购模式。他认为,与多点改造线下,盒马鲜生自建线下相比,传统商家在京东到家平台上卖货,并不存在营销或者模式的改造。
不过,在林捷看来,这三种模式都属于新零售探索,未来整个新零售领域或将呈现“多点+物美”、“京东+沃尔玛+永辉”、“阿里+三江购物”这三股主流势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