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9款热销面粉,7款含有真菌毒素!
2017年06月29日 优恪网
本次优恪选择了中国市场上畅销的9款小麦粉产品,会同德国专业实验室,从“成分”和“其他缺陷”两方面进行了测评。其中2款产品获评级卓越(A+),1款获良(B),2款中(C),4款仅获警示(D-)。

九款测评面粉
本次优恪选择了中国市场上畅销的9款小麦粉产品,会同德国专业实验室,从“成分”和“其他缺陷”两方面进行了测评。其中2款产品获评级卓越(A+),1款获良(B),2款中(C),4款仅获警示(D-)。
优恪建议
本次测评中的2款A+产品可放心选购。此外,面粉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以避免受潮。
成分测评项目
在成分测评中,优恪委托德国实验室对送检的小麦粉产品中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成分进行了检测。
每份产品(250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超过60微克,即含量“大幅偏高”——降4级
每份产品(250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介于30 ~ 60微克之间,即含量“偏高”——降2级
本次,德国实验室在8款面粉产品中均检出不同含量的、在谷物中常见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其中7款产品因此被降级。
DON是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物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性真菌毒素,一般在谷物被收割之前就已经产生,主要原因是谷物在田间受到禾谷镰刀菌等真菌侵染,导致发生赤霉病和玉米穗腐病,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由谷物制成的食品受到污染。由于具有引发动物呕吐的特征,DON也被称为呕吐毒素。DON的性质稳定,耐热、耐压、耐弱酸、耐储藏,一般的食品加工不能破坏其结构,加碱或高压处理才可破坏部分毒素。对于被其污染的食品,消费者一般也无法通过味觉及视觉感官进行识别。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指出,长期摄入此物质会损害免疫系统,降低抵抗传染病能力,高剂量摄入DON具有急性毒性,并伴有呕吐、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症状。
本次测评中,优恪首先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为DON制定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1微克/公斤体重,并为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出其相应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为每天60微克。接着,优恪根据消费者日常食用面食的实际情况,设定每人每天面粉消费量为250克。由此,如果每250克产品中的DON含量超过了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的50%(介于30 ~ 60微克之间),被视为“偏高”而降2级;如果每250克产品中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超过60微克,则被视为“大幅偏高“,降4级。
最终,古船麦芯粉、金龙鱼多用途麦芯小麦粉、香满园美味富强小麦粉以及雪健多用途麦芯粉4款产品因DON含量大幅偏高被降4级;另外,想念特一小麦粉、风筝中筋小麦粉和金沙河家用小麦粉3款产品因DON含量偏高,降2级。
一种农药残留量大幅偏高(介于国标最高残留限量的50% ~ 100%之间)——降2级
一种农药残留量偏高(即当该农残国标最高残留限量小于0.1毫克/千克时,检出的残留量介于该值的20% ~ 50%之间;或当该农残国标最高残留限量为0.1毫克/千克或以上时,检出的残留量介于该值的10% ~ 50%之间)——降1级
一种或多种特别值得关注的农药残留量大于0.01毫克/千克——降1级
在对面粉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测评时,优恪会同德国实验室专家,从两个维度对小麦粉产品进行了评估,即产品中检出的某种农药残留量大小、某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农药残留量大小。
首先,优恪参照了《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对麦类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测评。具体来说,如果小麦粉产品中检出某种农药残留量(如辛硫磷)介于国标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的50% ~ 100%之间,优恪会认为其含量“大幅偏高”,对其降2级;如果检出的农药残留量介于国标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的20% ~ 50%之间,优恪会认为其含量“偏高”,对其降1级。如果产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量介于国标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的20% 以下,则属于“痕量”范围,优恪不会对该产品进行降级。
另外,对于最大残留限量为0.1毫克/千克或以上的农药(如敌敌畏),优恪会采取更严格的测评标准。即当小麦粉产品中检出此类农药残留量介于最大残留限量的10% ~ 50%之间,也将被视为“偏高”,降1级。
本次测评中,共6款产品检出农药残留,其中4款产品被降级:香满园美味富强小麦粉1款产品因一种农药残留量大幅偏高,降2级;雪健多用途麦芯粉、金龙鱼多用途麦芯小麦粉以及古船麦芯粉3款产品则因一种农药残留量偏高,降1级。
此外,优恪还对产品中检出的特别值得关注的农药残留种类进行了额外降级。此类农残风险较高或毒性较高,可能具有致癌性、会引发基因突变或具有类激素作用。
本次测评中,德国实验室在古船麦芯粉1款产品中检出了大于0.01毫克/千克高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被额外降1级。
矿物油饱和烃含量偏高(碳链长为C17 ~ C35的MOSH/POSH含量介于0.5 ~ 2毫克/千克之间)——降1级
本次测评中,德国实验室在风筝中筋小麦粉、金沙河家用小麦粉、古船麦芯粉以及香满园美味富强小麦粉4款产品中检出了含量偏高的矿物油成分——矿物油饱和烃(MOSH),降1级。
由于目前使用的实验方法尚无法可靠地将MOSH和其他烃类成分区分开来,因此其中也可能含有其他的烃类成分——聚烯烃低聚饱和烃(POSH)。
至于检出矿物油成分的来源,实验室无法确认,可能的来源包括生产及包装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油残留等。另外,本次检出的矿物油成分也可能是由含有矿物油成分的包装材料迁移而来。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2013年的评估报告显示,中低黏度的MOSH类物质(碳原子数为C16 ~ C35)能在动物体内积聚,并在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Microgranulomas);一些食源性的MOAH则可能含有可致癌成分。所幸本次德国实验室并未在送检的产品中检出MOAH。
目前,欧盟尚未对此类成分提出限值。但是,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2012年建议,从包装迁移到食品中的MOSH(碳链长度介于C17~C20之间)迁移量应该控制在4毫克/千克食品以内,并避免MOAH迁移至食品中。
2014年,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在一份德国日用品法的修订草案中则建议,MOSH(碳链长度介于C20 ~ C35之间)迁移量不应超过2毫克/千克食品。
对于POSH成分,虽然目前对其展开的研究还比较少,但鉴于其与MOSH的化学结构类似,出于预防的原则,优恪也将POSH按照MOSH的尺度进行评估。
因此,优恪以上述迁移量的限值为基准,对产品中矿物油的含量进行了测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食品中矿物油污染物的来源(生产过程带入或包装迁移)并不重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才最关键。厂商应不断追求更高的品质,尽力减少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
自从2012年食品中的矿物油问题成为公众热点话题以来,德国很多原来检出矿物油产品的食品生产厂商也都积极地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如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采用不含矿物油的印刷油墨、在食品及包装之间增加隔层、或对原材料进行更严格的管控等。而优恪合作方德国ÖKO-TEST及其他机构近期的测评结果也显示,德国市场上的送检食品中矿物油含量比以往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很多厂商有能力通过技术及管理手段降低产品中矿物油的含量。从优恪测评过的一些产品来看,不少中国的厂商也可以达到优恪对产品中矿物油含量的要求。
其他有风险的成分
亲民食品北大荒有机麦芯粉的外包装标签标示显示,该产品是获得了“中国有机产品(ORNAGIC)”认证的有机小麦粉,并“无农药、无化肥、无任何添加剂”。经德国实验室检测,这款产品中确实未检出农药残留以及生长调节剂。一般来说,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并以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在生产、劳动力投入、质量管理等过程中的成本较高,较常规产品产出较低,因此一般有机产品的售价都比普通产品价高。比如,优恪在市场上采购到的这款亲民食品北大荒有机麦芯粉价格为每公斤39.20元,高居本次测评的9款产品之首。
另外,本次测评中所有产品均未检出或仅在痕量范围内检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及黄曲霉毒素、有毒重金属铅和镉、植物生长调节剂。此外,一些面粉加工企业在产品中添加增筋剂来改良面粉的品质,其中的偶氮甲酰胺由于廉价、高效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烘焙业,但其代谢产物氨基脲则具有弱致癌性及致基因突变性。优恪也委托德国实验室对此进行了检测,并未在送检产品总检出氨基脲。本次测评中,没有产品因上述成分被降级。
其他缺陷测评项目
其他缺陷测评中,优恪主要关注产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本次测评中,所有产品的包装材料中均未检出在生产和废弃处理及回收过程中会增加环境负担的聚氯乙烯等含氯材料,没有产品因此而被降级。
市场调查与产品选择
通过在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对小麦粉的销量、关注度进行调查,优恪选出了9款畅销小麦粉产品进行测评。
采购方式与渠道
所有送检样品均由优恪员工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大型电商自营渠道(天猫、京东)等国家认可的正规销售渠道匿名购买。优恪不接受厂商送检的产品,这样可以保证送检产品不受厂商控制。同时,优恪自主决定送检何种产品。厂商既不能阻止优恪送检其产品,也不能促使优恪根据其意愿送检他们的产品。
采购时间:2017年3月
厂商沟通与反馈
因为在公布测试结果时经常会指出其产品的问题,出于公平、客观的目的,优恪也会事先将试验数据提供给厂商,邀请厂商对送检产品信息进行确认,并对试验数据发表意见。只有当优恪告知厂商其产品的试验数据时,厂商才知道优恪送检了他们的产品。
如果厂商对试验数据持有异议,优恪会建议其迅速提供相关材料,以证实试验数据有误或异常,或所用的试验方法不当。而在试验数据异常的情况下,优恪会请德国实验室对预留的样品进行复检。
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依据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 64 LFGB L00.00-113)推荐官方分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筛查;以及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 64 LFGB L00.00-3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修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筛查。
黄曲霉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
赭曲霉毒素A: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
生长调节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
元素:微波完全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分析。
真菌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以下真菌毒素进行分析:雪腐镰刀菌烯醇、瓜萎镰菌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瓜萎镰菌醇、15-乙酰脱氧瓜萎镰菌醇、镰刀菌烯酮-X、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HT-2-毒素、双乙酸基草镰刀菌醇。
干物质/灰分/干物质中的灰分:依据德国食品、日用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 ASU L16.01-2:2008进行分析。
矿物油(MOSH/POSH/MOAH):采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法(LC-GC/FID)进行分析。
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分析。
评级规则
总评主要参考“成分”评级。即使产品满足国标的要求,其检出的缺陷越多、越严重,评级越低。
此外,如果“其他缺陷”评级为良(B),将导致总评额外降1级;如果“其他缺陷”评级为优(A),不影响总评。
具体总降级数与评级的对应关系为:卓越 = A+ = 总降级数为0; 优 = A = 总降级数为1; 良 = B = 总降级数为2; 中 = C = 总降级数为3; 差 = D = 总降级数为4; 警示 = D- = 总降级数为5或以上。


特别说明:
1) 表格中厂商一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投资公司、生产商、委托方、被委托方、代理商、经销商、进口商等。
2) 以上表格按评级高低排名,同级别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3) 所有实验样品的采购均由优恪员工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完成(连锁商超、专卖店、连锁店、电商自营或品牌授权渠道等),所有产品均被视为应符合中国有关产品标准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 所有实验均在德国进行,并由具有相应检验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完成。
5) 报告中的“不含”= 低于定量限或未检出,“痕量”= 高于定量限但低于优恪设定的扣分限,"含"=检出、标注含有或超过优恪设定的扣分限;“不适用”= 由于产品本身特点、功能、材质等原因无需进行该项检测。
6) 表格中“不适用”指因产品成分、结构、功能等原因,该测评项目无需检测。
7) 本次比较实验结果仅对样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相同或不同型号、批次、产地产品的质量状况。
8) 本次测试根据消费品比较实验的原则进行,结果仅供消费者选购产品参考,不构成对任何相关产品的推荐与宣传。
9) 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不得利用本次测试结果刊登广告或从事其他促销、宣传、推广活动。
10) 报告中所有信息和数据截至2017年6月27日。
出品方:优恪 出品2017-06-28 报告链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