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饮食相关

八大菜系之浙菜

2017年01月24日  中国国家地理    
           

八大菜系之浙菜,购分享

鲜美滑嫩,佳肴自美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素称“鱼米之乡”,盛产山珍野味,海产资源丰富。浙江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利用这些富饶的自然资源,创制出许多深受人们喜食乐道的浙江名菜。
 
  经过数千年发展,中国菜的烹饪技术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中,浙菜占有重要地位。
 
  浙菜的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浙菜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方风味组成,各自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茴香豆
酥软清鲜,香味浓厚
 
八大菜系之浙菜,茴香豆,购分享
 
  茴香豆是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超级闪亮的配角,每次看(或者背)课文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象茴香豆到底啥味道,有多香,根本忍不住……茴香豆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特色地方小吃,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惠,逐步被城乡酒店作为四季常备的“过酒坯”。
 
  事实上不只绍兴有,却因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挂上了干系,遂成为文化色彩浓郁的下酒小菜。
 
  茴香豆看似简单易煮,其实大有讲究。武火猛炖,文火慢煮,其间桂皮、茴香、酱油浸泡,方成香气馥郁之味,吃起来熟而不烂,满口咸鲜。
 
  酥软清鲜,香味浓厚。茴香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民间认为茴香豆“入肚暖胃”,越嚼越有味,因而有“桂皮煮的茴香豆,谦裕、同兴好酱油,曹娥运来芽青豆,东关请来好煮手,嚼嚼韧纠纠,吃咚嘴里糯柔柔”的民谣。
 
 
金华火腿
鲜艳的肉,独特的香
 
八大菜系之浙菜,金华火腿,购分享
 
  金华火腿即浙江南腿,既是我国三大著名火腿之一,也是浙江金华地方传统名产之一。金华火腿的历史最为悠久,名气最大。
 
  相传北宋末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俘获了徽、钦两帝,小康王赵构慌忙中南迁商丘,号称高宗。祖籍浙江金华的名将宗泽见局势紧张,决心收复失地,他所率“八字军”英勇善战,收复大量失地。义乌县农民运来大量当地所产“两头乌”良种猪肉犒劳将士。可这么多猪肉用船运到河南,需要走上半月之久,猪肉肯定变质。这时宗泽想出个好办法,将硝盐撒在猪肉上,腌渍一下挂起来风干。风干后将一大船猪肉运到了前线,打开船舱一看,所有的猪肉全部变成红色,散发出一股扑鼻的奇香,烧熟后一尝比鲜肉还美味。宗泽将这种美味无比的两头乌献给宋高宗赵构,赵构大为喜悦。他一面饮着御酒,一面品味猪肉,赞不绝口。赵构高兴地说:“这不是猪肉,这是火腿!要不它怎么这么火红呢?”。于是,高宗皇帝赐名“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具有俏丽的外形,鲜艳的肉,独特的芳香。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从清朝光绪年间起,就行销欧美、南洋各地,曾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宋嫂鱼羹
鲜嫩滑润,味似蟹肉
 
八大菜系之浙菜,宋嫂鱼羹,购分享
 
  宋嫂鱼羹是南宋时的一道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相传,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有一老妇,人称宋五嫂,从东京(今开封)逃难来杭,同小叔一起在西湖边捕鱼为生。一日小叔患病,连日卧榻不起。宋嫂灵机一动,将未卖出的鲜鱼加姜、酒、醋等作料,烧制出鱼羮。小叔食后,迅速恢复了健康。后来南宋皇帝游西湖,听说此事,便召见了宋嫂,品尝了她做的鱼羮,大加赞赏,并赐金银。自此“宋嫂鱼羹”声名远扬。
 
  经历代厨师不断研制提高,配料更为精细讲究,鱼羮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又有“赛蟹羹”之称。
 
  现代诗人、作家俞平伯在《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中所指出:“西湖鱼羹之美,口碑流传已千载矣。”
 
 
东坡肉
色如玛瑙,肥而不腻
 
八大菜系之浙菜,东坡肉,购分享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是北宋文豪苏东坡为“东坡肉”所撰写的诗。
 
  苏东坡自封“老饕”,馋而会吃。他被贬谪到黄冈时,见黄冈市面猪肉价贱,人少吃,便亲自烹调并作《食猪肉诗》。因名人效应,苏东坡做肉的方法后来被广而效之,并有了“东坡肉”一菜。 
 
  东坡肉又名红烧肉、滚肉、东坡焖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功夫菜,不仅用料讲究,也十分费功夫。但是就算你有十足耐心,按照网上搜来的烹饪方法“折腾”一番,有时也难免把“东坡肉”做成了“红烧肉”。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一道正宗美味的东坡肉呢?其实,细心的网友是能够发现的:用料精,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众所周知,很多名人注重养生,平日非常注意饮食,尤其是肉。但面对红得透亮,色如玛瑙,软而不烂,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就连平时饮食多以素食为主,很少食肉的台湾作家李敖,来到杭州时都表示东坡肉很合他的胃口。
 
 
龙井虾仁
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八大菜系之浙菜,龙井虾仁,购分享
 
  任何一道名菜,都会有其长久的历史传说。作为浙菜的代表之一——“龙井虾仁”更不会摆脱这个“魔咒”。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正好是清明节。他游览了西湖龙井,茶农将新茶进献给他,他带回行宫,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放进茶叶,烧出了这道名菜。不久,“楼外楼”菜单上,就出现了“龙井虾仁”这道名菜。
 
  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其特点是,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不仅用料别出心裁,火候也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厨师在制作龙井虾仁时,先用油滑锅再下熟猪油后,立即放入上过浆的虾仁,约滑15秒钟,就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同用沸水泡过的新茶一起下锅,用料酒一喷,在火上一颠,就起锅装盘。功夫就是在这一转眼中把这道名菜烧出来。
 
  1972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到西湖楼外楼用餐时,服务员奉上一盘“虾仁晶莹鲜嫩、茶芽翠绿清香”的菜肴。尼克松品尝后,赞不绝口,这道菜便是世上闻名的龙井虾仁。
 
 
西湖醋鱼
鱼肉嫩美,酸甜可口
 
八大菜系之浙菜,西湖醋鱼,购分享
 
  西湖醋鱼选材精细,通常选用一斤半左右的草鱼。烹制时,火候十分讲究,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盛菜时,浇上一层糖醋。成菜色泽红亮,吃起来,鱼肉嫩美,醋香可口,别具特色。
 
  而想要做好这道浙菜的看家菜,“饿养”十分关键,这恐怕对于爱吃这道菜的人来说,很少有人知道。最传统的西湖醋鱼必须是草鱼,饿养这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草鱼经过饿养去除了泥腥气,肉也变得紧实,最合适的鱼长不过尺,重量不超过一斤半,只有符合这些苛刻条件的鱼,才能制作西湖醋鱼,但是现在餐馆里多用鲈鱼代替了。
 
  作为中国著名的地方菜,浙菜的发展有诸多有利因素。主要有地理与物产、政治与经济、历史与文化、风味与品种等几方面的独特优势。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浙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G20杭州峰会餐桌上的主角杭帮菜……
 
 
相关阅读:
 
八大菜系的50道年菜
徽菜 湘菜 苏菜 粤菜 鲁菜 川菜 闽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