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川渝野生竹荪最肥美
春天总是乍暖还寒,不妨吃些菌类来调节身体的机能。竹荪因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鲜美清润又不肥腻,与春天的淡雅气息相符。而春天潮湿的天气,令它们生长得格外肥美,实在不容错过这个品竹荪的时节。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漂亮的外形和其它菌类所不能及的丰富营养使它享有“菌中皇后”的美名。细看下,长长的裙衣,细细的菌柄,活脱脱一把伞嘛。
竹荪的产地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而以川渝著称。宜宾、绵阳、乐山、涪陵等地和凉山州山区均产,其中则以宜宾蜀南竹海的长宁、兴文两县苦竹林下的长裙竹荪有名,称“川竹荪”。当然,竹荪并非川、渝或西南所独有,但是将竹荪入肴,却应是川、渝人民的发明。
清代美食家薛宝辰的《素食说略》就详尽地介绍了这不寻常之物:“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
另据《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记载,清代川菜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竹荪入肴的全盛期,烧、炒、焖、扒、酿、烩、涮乃至作汤,或荤或素,无不咸宜。当地人多将竹荪制成干品,以做菜肴或汤羹,如金钱竹荪、竹荪鸽蛋、竹荪芙蓉、竹荪肝膏汤等,多是享誉已久的传统名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就曾在国宴上亲口领略过川人创造的竹荪菜风味,特别是基辛格对竹荪芙蓉赞不绝口,在他尔后的回忆录里专门进行了记载。
竹荪最简易的做法是等汤烧开后,直接将其放进锅里煮开,盛入碗中,加点葱、胡椒、生姜末调配,让竹荪素面朝天地当上主角。竹荪的吸附力很强,因此这道菜的制胜点在于汤要清,味要纯,咸味不宜重。
虽然现在有许多人工培植的竹荪,市场上也有大量的干竹荪出售,但野生的无论在气味还是口味上都更胜一筹,也越发显得矜贵。竹荪成熟后即须及时采摘加工,否则一两天后就会自行萎谢。加工后的竹荪,以体壮、肉厚、色白者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