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等十款油辣椒有害物超标
2017年03月10日 中国商报
做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优恪网,近日发布了一篇对国内十款畅销油辣椒产品的测评报告。报告显示老干妈、老干爹、海天、友加、翠宏、好人家等国内多款知名油辣椒产品,均存在有害物超标情况。


主要有害物指标包括矿物油、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包装使用含氯塑料等。这些指标超标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危害,下面就来一一详解。
矿物油
矿物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来自于石油。油辣椒中出现的矿物油,有可能是生产设备上的润滑油,也有可能是厂家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提升卖相而主动添加。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中低黏度的MOSH类物质(矿物油)能在动物体内积聚,并在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山东生态健康研究所所长孟祥兵认为,矿物油对人体危害很大,如长期摄入可引起消化系统障碍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过量摄入,人体会出现中毒症状,还会引起神经衰弱,严重时会引起肺部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测评的十款油辣椒产品中,九款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唯海天私房豆豉酱含量稍低,但也是“大幅偏高”。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一般来自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苯并芘就属于PAHs,可致癌、致畸、致突变。食品的烧烤、煎炸、烘培、熏制过程都会产生PAHs,油辣椒中的PAHs可能来自原料的干燥、加热、烘焙过程。
测评的十款油辣椒产品中,九款矿物油含量均为“大幅偏高”或“偏高”,海天私房豆豉酱含量最低,为“痕量”。
增塑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在塑料中添加可增强柔韧性。食品中的增塑剂可能来源于与食品或原料接触的塑料软管或包装材料。
增塑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通过食物进入体内后,会发出假性荷尔蒙信号,干扰内分泌机制,从而造成内分泌失调。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认为,增塑剂会影响生殖系统,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具有生殖毒性。
包装使用含氯塑料
含氯塑料的包装在生产和回收处理时会增加环境负担。本次测评的10款产品均在瓶盖内涂层中检出了聚氯乙烯等含氯材料。
评测报告发布已有多日,多家企业表示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这次优恪的评分标准是参考了中国、欧盟、世卫组织的标准以及国际最新科研成果制定的,会高于中国标准,甚至高于欧盟标准。
我国检测体系该如何完善?
山东生态健康研究所所长孟祥兵表示,目前国家对矿物油等指标尚没有检测,而欧美等国家已经将其纳入相关检测体系。建议国家未来将这几项指标纳入常规的食品安全监测指标,共同帮助厂家预防和减少这些元素的产生,这才是此次抽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此外,孟祥兵介绍说,中国的国标与欧盟等国家标准存在明显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抽检标准的范围要比欧美宽松,二是具体应用的参数要少于欧美标准。未来国家可在这两个方面对标准进行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负责人邢东田表示,我国食品检测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国食品检测有很强的滞后性,检测只能针对已知危害物,对未知危害物则无能为力;其次,我国目前科研成果多在实验室利用老鼠进行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还存在很多造假行为,并缺少很多物质添加在一起产生作用的综合性实验;第三,目前还存在一大批科研人员研究如何应付检测的现象。
“而这就使得我国国标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例如农药残留的检测,如果过了农残的降解期便无法检测出来,因此,我国国标只能在特定范围发挥作用,作为一个辅助手段。”邢东田说。
“最后,公司对相关机构送检的产品和上市产品并不一定相同,就造成送检合格率很高的产品在后续市场抽检上合格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油辣椒等产品抽检存在问题。”邢东田补充道。
孟祥兵坦言,我国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还有待完善。首先,目前监测的标准多是一些理化性指标,未来建议更多加入一些健康层面的指标和对环境监测的指标,从而对全产业链条进行管理;其次,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测多是为了应对急性危害,而没有考虑到应对慢性食品安全风险,建议加强管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