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久违的真味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必这样的田园生活,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梦想却遥不可 及。但丛东日,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为了自己心中的田园梦,更为了对食品安全的坚守与追求!在这个花繁草盛的六月,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了烟 台福山张格庄镇,走进了烟台守拙园有机农场,走近了农场主——香港理工大学硕士丛东日!
中国食品:丛先生,您就读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全世界排名第二,为什么没有留在香港的星级酒店发展,却选择“回乡种地”?
丛 东日:是啊,当初我选择回来创业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不能接受,认为我的书是“白念了”。可是,我心已定!之所以选择这项事业,有几方面的考量。首先,在香 港读书时,跟导师做过“有机观光农场”的课题研究,对这一领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受日本苹果专家木村秋则先生的“自然农法”的影响,使我对有机农 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前经常有机会到海外去访问学习,跟当地的华人交流,时常谈起“为什么留在海外不回国”的话题。很多人都提到了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问 题。鸡蛋居然是人造的!奶粉能把小孩喝出毛病!这些,让他们对回国“望而却步”——回来吃什么?喝什么?由此我发现,如果能给大家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 农产品,这不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以上是事业方面的考量,当然回到家乡也有个人因素。我不喜欢香港的快节奏和拥挤不堪。有 句话道是“繁华的城市不适合看星星”。从小受“抱朴守拙”的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向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创办守拙园也是为了圆梦。更重要的是,父母二十几 年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供我读书,终于我毕业了,工作了,却远在他乡,一年半载回家一趟。也许事业越做越大,可妈妈却在思念中慢慢老去。每次要回香港,看 到妈妈送别时眼里的泪花我就告诉自己,读完书,一定要回来,回到妈妈身边!我认为让妈妈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也许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吧!
中国食品:咱们农场现在的主推产品是不套袋苹果,请问丛先生为什么要发展不套袋苹果?它和套袋苹果有什么区别?
丛 东日:没错。发展和推广苹果无袋种植技术,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任何肉蛋奶、瓜果蔬菜,想要好吃,必须让动植物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 光,而套袋技术几乎使苹果的整个生长期与阳光隔绝。这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口感和风味。所以,别人问我的苹果为什么好吃?我回答说,这是阳光的味道。另外,苹 果套袋,费时、费力,成本很高,而现在农村人口严重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套袋,已经成为果农不堪承受之重!事实上,套袋技术源自日本,也仅在中日 韩大规模推广过。而日韩现在也基本淘汰了套袋技术,韩国仅有5%的苹果仍套袋,日本苹果套袋比重曾经很大,而现在也有70%以上面积的苹果开始无袋种植, 并且“无袋苹果”在市场上售价更高、更受欢迎。因此,苹果无袋种植,顺应了自然规律,提高了果品内在品质,也是种植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食品:但是我听说,苹果是施用农药比较多的水果,套袋可以将果实与农药隔离,减少农药残留。如果不套袋,农药残留会不会更多呢?丛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丛 东日:农药残留是我们农场在生产中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的苹果虽然不套袋,但是农药残留远远低于有机农业国家标准,今年力争做到零农残。届时,会像春 天的樱桃一样拿出检测报告呈献给广大消费者!苹果需要很多农药,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树不健康。树和人一样,有的人很少吃药打针,偶尔得个小病,自己 就扛过去了。而有的人成天泡在药罐子里,整天吃药还是病怏怏。现在的大多数苹果树,包括其他果树,就像后者。本身不健康,免疫力低下,所以才要靠农药来维 持生命。相对于某些果农一年给苹果打十几遍药,我们农场的苹果一年只用四次药,而且都是有机农业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的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 源的非化学农药,比如除虫菊、苦楝碱、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高锰酸钾等。而且在果实采摘前,有长达两个月的停药期,从而保证了果实无农药残留。
中国食品:这么说,咱农场的果树,比其他果园的果树要健康许多,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树健康、不生病?
丛 东日:我们经常说治国之根本、为人之根本。根本根本,那当然根就是树之本啊!所以要让树壮,必须得根强。想要根强,就得从土壤下手。土壤里本身就是一个充 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这里共荣共生,共同完成着土壤的“新陈代谢”。几十年的化学农业,打破了这种平衡,杀死了土壤中的许多 动物和微生物。让土壤变得毫无生机,酸化、板结。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必然不会健康,经常生病、减产。于是人们又继续加大农药化肥的用量,走入一 个死循环。因此,想要根强树壮,就必须减少直至完全放弃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恢复土壤的生机与活力。农场的土壤改良工作也是一直在进行中,我 们的目标是在将来让树和土壤都足够健康,从而完全放弃使用农药,让果树接近自然生长的状态。除了地下的土壤,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天上的阳光。万物生长靠太 阳。现在许多果农为了增加产量,盲目的密植,造成果园郁闭,果树不能充分的享受阳光照射,自然多病。而我们农场的果园密度只有很多密植园的1/2,目的就 是让每一颗果实,每一片叶子都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每天都能享受充分日照的果树自然就会更加健康。
中国食品:原来如此!丛先生在学校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那么是如何学到这么专业的果树管理技术的呢?
丛 东日:其实对于具体的果树管理技术,我并不十分在行。我认为,做任何事情,“技”是细枝末节的,或者起码说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道”。只要把握住 “道”,做事情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忽略了“道”,“技艺”再精,却有可能南辕北辙。就好比研究农药的科研人员,不断推出新品种的农药对付害虫,技艺 不可谓不精。然而新农药不断推出,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于是再推新药。人与害虫的斗争周而复始,虫害却不减反增!可是,在自然状态下,害虫多了,吃它 的益虫自然会来。大自然会去协调,从而达致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反而是人们滥用农药化肥,打破了这种平衡,违背了“道”,才导致病虫害越来越多,越来越 难对付的局面。所以,关于苹果管理技术的书,我也读了不少,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却是《黄帝内经》。它讲的不仅是治病之“方”,更是养生之“道”。是教给我 们如何顺应天道,顺应四时的变化,按照自然规律去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从而达致阴阳平衡,进而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那么“养树”和“养人”是同样的道 理。只有顺天应时,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树才能健康,果实才能甜美。
中国食品:丛先生讲的太有道理了!说了这么多,最后做个总结吧!
丛东日:那就借用赵文竹居士的两首小诗作结吧!“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心头镜,慢慢磨,学问功夫细细做。谁信世间炒作客?飞蛾扑火自投锅。抱元守一,不温不火,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