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季节饮食

安徽人最爱的12道春菜

2015年03月29日  微信  市场星报  
           

 又是一个春天,在每家“大厨”手中,春季的食材,不论是时令蔬菜,还是应季河鲜,都像音符、颜料和字符一样,统统地进入家里温暖的厨房中,经过精心的秘制烹饪,呈上餐盘。

 
 
毛香粑
 
2.jpg
 
毛香是一种长在天柱山高山丛林中的一种毛绒绒的小草,有特别的香味,为皖南(安庆、黄山、六安)地区特产。天柱山人,每到这个季节,都会上山采摘嫩嫩的毛香苗,洗净,弄碎成泥,掺和在籼米拌糯米磨成的米粉里,再拌上农家腊肉丁,做成墨绿色的毛香粑,用天柱山的金边竹叶包着隔水蒸熟,咸糯可口,特别好吃。
 
3.jpg
 
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被人们称为“鬼节”。“鬼节”前夕,人们都涌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观音庇佑。传说有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乃南海观音菩萨,得知人间有难,特来搭救。我赠你仙草一株,与米粉做粑服用,可作‘镇魂’之用。”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毛香)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高兴,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米做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毛香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们就成群结队地到山间地里采摘毛香做粑。
 
 
茭儿菜炒蛋
 
4.jpg
 
茭儿菜是茭白的前身。它是水生植物,和茭白一样被绿色的硬叶包裹,和竹笋一样。吃时要一层层地剥。但是它细得多,只有指头粗,剥到末端,只剩下铅笔芯似的绿梢,前段长在水下的嫩皮也是可以吃的,和笋衣一样。
 
它一般长在池塘的边缘水浅的地方。买回来再稍微剥掉部分老的,掐成寸长,先把蛋加盐炒好,盛起,再炒茭儿菜,加盐,茭儿菜一炒就出水。然后再倒入蛋,混合后即可。
 
5.jpg
 
吃茭儿菜每年就短暂的个把月可以吃到,地道的芜湖人也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吃到茭儿菜 的。芜湖人吃茭儿菜的主要做法是做汤,其中茭儿菜肉片汤,清新爽口不失为汤中极品。茭儿菜虽然在江南一带都可见到,但芜湖人对茭儿菜最情有独钟。
 
 
咸肉炒芦蒿
 
6.jpg
 
芦蒿(又名蒌蒿)是一种天生地长的野菜,散落在江滩和芦苇沙洲上。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正是芦蒿清纯多汁的二八年华,十天半月一怠慢,就是迟暮美人不堪看了。二月芦,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就是咏叹芦蒿青春年华之不容耽搁。
 
远离长江的外地人可能闻不惯那股冲人的青蒿气,吃不进口。
 
芦蒿买回来摘掉老的部分,洗净,就可以下锅。但先要将咸肉切丝,要半肥半瘦,下锅干炒,到出油了,才下芦蒿。芦蒿也可以用豆腐干丝或千张丝炒。
 
 
香干马兰头
 
7.jpg
 
在家里吃的话,三四两马兰头,五六块小白香干就好了。烧锅开水,把拣好的绿芽苗烫下,捞出来挤干水,切碎。那些小白香干也烫下,一样切碎。当然这里面的精细度是要你自家掌握了,麻将牌一样大小的香干可以横里切成三片,然后切成丝,再切成末。
 
所谓口感,全掌握在你的手里。两样都弄好后,加点白糖、一点盐,最主要的还要淋些麻油。两三滴上去,香气立刻被带出来,色、味好了很多。这菜就如同女人的脸,妆要画,但不能浓,重要的还得底子好。
 
 
火腿炒蕨菜
 
8.jpg
 
蕨菜是黄山民间常食的野菜,长在山丘上,形状如细竹笋,呈紫黑色,春季采摘。蕨菜营养非常丰富,食用鲜蕨菜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防癌强身等功能。制作时将鲜蕨菜除杂洗净,切成小段,用素油加佐料炒熟即可食用。其味道清香、鲜美润滑。
 
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食此菜的最佳时机。如果过了这个季节,也可用干蕨菜代替,味道稍逊。
 
 
两香问政山笋
 
9.jpg
 
徽州山区传统风味菜。竹笋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问政山笋在所有的笋味中最为鲜嫩,但不够香,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则弥补了不足,这道菜就称为“两香问政山笋”。
 
其做法是将笋加火腿骨、鲜猪肉骨烧焖,中途加进香肠、香菇。成熟后去骨装盘。菜品有红(香肠)、褐(香菇)、奶黄(问政山笋)三种颜色。笋经烧焖则入味透、质脆嫩,有香肠、香菇等混合芳香,也是黄山春季3月份时令菜。
 
 
韭菜炒蚬子
 
10.jpg
 
又到蚬子上市时,惊蛰以后,清明以前,是吃蚬子的最佳时节。此时的蚬子肉肥而嫩,曾有诗:“沿淮二月柳初芽,正适河鲜出水沙。户户农闲淘蚬子,未知饕殄又谁家?”在春季吃“鲜”,莫过于吃蚬子。
 
11.jpg
 
蚬子是阜南县的名吃,被誉为“淮河鲍鱼”。当地人把其分为两种,有蚬子和“鲜子”之说。蚬子为马蹄状,拇指大小,生长在洁净的河底细沙中;“鲜子”为鸭嘴状贝类,长有两三寸至半尺。它长在河底的硬黄土里。两种河鲜均需水质良好才能生长。
 
捕蚬子又叫淘蚬子,取“沙里淘金”之意,一篮篮淘净,用热水烫过,挑出一点点的嫩肉,千百只兴许只凑成一盘。蚬子的肉质鲜嫩,性温,补气,低脂高蛋白,富含钙、磷、铁等丰富矿物质,具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抗癌之功效。
 
所以,一到春季,便有大批阜城及周边人士自驾赶到阜南曹集,或买上几斤,或在当地饭店里品尝一番。不过,在阜南曹集,渔民们打捞上来的蚬子,天不亮就让人买空,远地的客人极难买到。蚬子多和韭菜、青椒爆炒。
 
 
渣肉蒸蓬蒿
 
12.jpg
 
渣肉得先蒸熟,滤干水分的蓬蒿(又称茼蒿)不用刀切,直接倒入放有少许素油的锅里来回翻炒,有水分渗出时将渣肉粉均匀地撒在菜上头,再翻炒几遍。
 
这时叫柔菜,要让菜和粉柔和成一体没有粉疙瘩才算好。然后,将渣肉渗出的油倒出一部分给菜里,再翻炒几下,最后把装盘后的蓬蒿和渣肉同时放到蒸锅里再蒸一遍,蓬蒿吸收了渣肉的油和鲜,而肉也不再过分油腻,算是最佳搭配了。
 
 
蒿子粑
 
13.jpg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是桐城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人春后,生长于低冈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煎,热吃冷食均可。
 
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是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鸡蛋炒地皮
 
14.jpg
 
地皮全称“地落皮”,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一场春雨过后,一夜之间,荒滩野岭便生出一层地落皮,地落皮状如木耳,营养丰富,是城里人很难品尝到的野味。
 
地皮菜的吃法有很多种,可炒、烩、炖,亦可做馅,其味皆佳。和县人最喜欢的就是。切好葱和辣椒,打好鸡蛋,把地皮菜和鸡蛋在一起搅拌,锅里放上油,待到九成热,先放佐料,再把鸡蛋和地皮菜倒到锅里,只听“吱”的一声,混合着水蒸气,升腾起的是地皮菜独有的清香。三下五除二,一盘油油的、嫩嫩的、黄绿相间的地皮菜炒蛋就完成了。
 
 
荠菜春笋
 
15.jpg
 
准备好原材料,春笋切成片, 放入冷水中焯一下,水开后捞出;加入适量的盐和几滴油, 将荠菜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将焯过的荠菜切碎; 烧热锅, 放入适量的油, 下入焯过水的春笋翻炒,翻炒几下后加入少量的水煮一下,水快干时加入荠菜和红椒圈翻炒, 出锅前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记得焯春笋时一定要冷水下锅去除其涩味;而焯荠菜时先要加入点盐和油,这样焯过后能保持蔬菜的翠绿。先炒春笋, 由于它不易炒熟, 可以加入少量的水煮一下; 煮到九成熟时, 再加入荠菜一起翻炒; 出锅前加入盐调味。加入点红辣椒圈主要是为了点缀, 也能去除春笋的涩味, 但不要加太多,以免盖压荠菜的鲜美味。
 
 
香椿炒蛋
 
16.jpg
 
准备好香椿、鸡蛋,香椿在菜市场就能买到。
香椿洗净,鸡蛋放大碗中打散,香椿放开水中焯烫至变色,捞出,放冷水中过凉。
香椿沥干水分,切成末。放入蛋液中,放入盐拌匀,炒锅烧热,放油烧至7成热。将香椿蛋液倒入锅中,炒至蛋液凝固蓬松即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