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药安全

食药监总局2017年2月27日新闻发布会记要

2017年02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2月27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就婴幼儿奶粉监管、网络订餐、“塑料紫菜”谣言等热点答问。

 
食药监总局2017年2月27日新闻发布会记要,婴幼儿奶粉监管,网络订餐,塑料紫菜,购分享
 
  [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必须“零容忍”]
 
  毕井泉指出,现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如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的风险,环境污染造成食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风险,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制假、掺假、售假等。
 
  毕井泉表示,在监管工作中,食药监局在食品安全的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方面也有很多差距。存在的差距就是食药监局努力的方向,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对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必须“零容忍”。
 
  [谈婴幼儿奶粉监管:源头严控 违法严惩]
 
  婴幼儿乳制品奶粉一直是牵动公众的神经。毕井泉表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食品监管的重中之重,从源头、生产、出厂到销售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
 
  一是源头严控。我们鼓励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自建奶源基地,不能自建奶源基地的要有稳定而且定期审核的原料供应渠道。落实原辅料进厂批批检验的责任,从源头上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
 
  二是过程严管。企业要严格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企业要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进行全项目的批批检验,企业要建立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和产品跟踪评价规范。2014年到现在,食药总局开展了60次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
 
  三是产品严检。我们在企业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基础上,也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样检验,坚持“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实现了生产企业和检验项目两个全覆盖。
 
  四是违法严惩。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监管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下架召回、停产整改,严肃查处婴幼儿配方乳粉假冒品牌的违法犯罪行为。
 
  毕井泉指出,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是在稳步提升的,2016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共抽检253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样品32批次,占1.3%,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22个批次,占0.9%;不符合包装制、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10个批次,占0.4%。检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大型生产企业没有不合格样品检出。
 
  毕井泉介绍,食药总局启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注册工作,这是针对这种特殊食品采取的特殊监管措施,重点是整治品牌和配方过多,标签不当标注和广告不当宣传的问题。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声称必须要经过科学实验的证实,禁止明示或者暗示诸如益智、增强免疫力等虚假宣传。
 
  [毕井泉谈“塑料紫菜”:谣言要揭露 制假售假要严惩]
 
  近日网上盛传的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的,随后北京食药监部门进行了辟谣。毕井泉指出,谣言大家要揭露,制假售假要揭露、批评,要严惩。对这种造谣者,食品安全法里面是有明确规定,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要严厉打击,这是造谣惑众。也提醒消费者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毕井泉指出,食药监总局鼓励受到谣言损害的利益相关者提出索赔。食品安全法规定,媒体造谣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新闻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一定要客观、公正,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毒食品”“致癌”这样渲染性的字眼,平实一点好。食品安全的报道既要考虑食品安全本身,更要考虑这种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谈网络订餐:网售产品需与实体店质量一致]
 
  网上订餐行业目前发展很快,但同时外卖食品安全事件也被屡屡曝光。毕井泉介绍,2016年食药总局发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办法》强调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实体餐饮店才能在网上接受订餐,没有实体店的不能在网上销售餐饮产品,餐饮企业必须保证在网上销售的餐饮产品与在实体店销售的餐饮产品质量一致;要严格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的责任;要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的监督。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意味质量有问题? 食药监局回应]
 
  2015年,中国开始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毕井泉对此回应,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的仿制药能够在临床上与原研药相互替代。好处是可以减轻社会的医药费负担,可以提高中国药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促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他表示,食药监总局提出创新药要“新”,改良型新药要“优”,仿制药要“同”,要求改良产品一定要从临床上比原来的新药更有优势,仿制药在活性成份、剂型、剂量、规格、用药方式都要相同,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要相同,能够相互替代。
 
  [谈规范中成药命名:有些存在夸大和暗示疗效]
 
  食药监总局近日进行了中成药通用名命名的技术守则的发布,正在征求意见。毕井泉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中成药名称存在着夸大和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比如“消癌平”。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