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创10年新低 跌价调查
2018年05月25日 央视消费主张
经常去菜市场的朋友会发现,最近半年猪肉价格是越来越便宜。据统计,从去年12月底开始,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特别是春节过后,跌幅更大。那么,肉价下跌,猪肉的销量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这肉价下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农贸市场猪肉行情
5月19日上午十点,记者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农贸市场。在猪肉零售区记者看到,摊位上种类丰富,摆放整齐。住在附近的一些居民,经常会来这里购买猪肉。

消费者:来买五花肉,之前(五花肉)卖可能是13元、14元一斤,现在是,刚问了老板是11元多一斤。
消费者:今天想买点儿棒骨,2017年是11元钱左右(一斤),2018年是8元多钱(一斤),便宜了好多,就多买了点儿。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无一例外,大家都普遍觉得,目前的猪肉价格较之2017年,明显下降,而且下跌的幅度很大。而对于这种变化,市场里的商户们感受则更加明显。
杨文化 北京万源吉庆农副产品市场商户:从2017年到2018年价格来说是一个大幅度变化,2017年最高的时候卖到23元每公斤,2018年最高也就卖到19元每公斤。
杨明利 北京万源吉庆农副产品市场商户:2017年10多元一斤,2018年8元、9元一斤,降了4元、5元一斤。
张福安 北京万源吉庆农副产品市场商户:下降了三分之一,2017年这时候的猪肉价应该是在14元、15元钱一斤,这时候是9元多钱一斤。
商户们告诉记者,他们零售的猪肉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猪肉白条的大宗批发交易价格下降了。
大型白条猪肉批发市场行情
2018年5月20日凌晨,记者来到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肉类交易大厅。在猪肉白条批发的现场,一共有十家大宗批发商户。记者找到了曾经采访过的一位老商户——耿立星。

耿立星告诉记者,2018年春节期间,他的猪肉白条批发价还能卖到十六、七元一公斤,但是到了5月份以后,价格下滑厉害,5月20日这天的平均交易价格只有12.5元一公斤。
对于耿立星来说,这半年猪肉价格持续降低,但销量反而增多,2018年他的生意倒是好做了,利润也很可观。
记者了解了一些其他批发商的情况,也都和耿立星一样,猪肉价格的下跌,对于批发商们的收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黄永奎 北京新发地肉类交易大厅批发商:一天一个价,比如说今天发12元一斤,明天就可能11元一斤了,就是这样落价的,对我们没什么影响。
刘通,是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的资深分析师,近期他也密切关注到了市场猪肉白条价格的一些变化。
刘通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三月份的时候,白条猪批发平均价钱是6.28元(一斤),四月份的时候是6.19元(一斤),现在的价格是6.13 元、6.10元(一斤)上下。肉价我们查了一下,在这五年同期,这段时间是最低的,现在出现的这个低价格是2010年6月份以来,一个最低的价格。
刘通向记者提供了几份新发地市场,近10年白条猪的平均价对比图,记者看到,在2009年到2013年这五年间,白条猪价格最低出现在2010年4月15日,每公斤只有11.6元。2011年白条猪价格从年初一路飙升,最高价格出现在2011年7月15日,每公斤达到了24.5元,比前几年的最低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而在2014年到2018年的白条猪平均价对比图上,2015年和2017年相对平稳,最低价格出现在2014年4月15日,每公斤只有13元。2016年全年价格都在高位,最高价格出现在5月15日,每公斤达到了26.55元,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此后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跌周期。

刘通分析说,猪价大幅下降,直接原因是春节前压栏的大猪较多,在节后消费淡季集中上市,形成了越跌越卖的踩踏效应,根本原因是连续3年盈利刺激生猪生产增加,形成了相对过剩局面。
2015年5月份至2018年2月份,生猪养殖进入了历史少有34个月的超长盈利阶段,一些大型养猪企业快速扩张,还有不少中、小养猪场户购买大企业的出栏肥猪进行二次育肥,加上生产效率提升等因素,猪肉上市供应量明显增加。消费方面,受人口老龄化、动物产品消费多样化等因素影响,猪肉消费不旺,供大于求。
刘通表示,2018年下半年和明年的供给过剩压力,正在逐步加大,生猪价格可能会有所反弹,但生猪市场行情目前处于下行周期是大趋势。
刘通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2018年到现在还没有反弹,原因是现在大体型毛猪仍然比较多,有一部分大猪陆续地被市场消化了,所以现在有一部分猪仍然是压栏时间比较长,要把这部分消化了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到2018年进入五月份以后,肉价还是一直比较低迷,没有出现反弹迹象,我们感觉就这种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能只有到了立秋前后的时候,肉价可能会出现一些上涨,即使上涨了,如果在同比来说,仍然处在这几年同期的最低位。
刘通告诉记者,2018年四月,新发地市场的白条猪销量,比2017年四月同比增加了15%左右,对于猪肉批发商来说,并不会有损失,反而因为消费量增加,利润也会有所提高。而直接受损的应该是养殖生猪的个人和企业。
生猪养殖户
四川省的崇州市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也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目前有生猪养殖场1300多家。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村民邓涛、冷玉夫妇养猪已经10年,全家人近几年的经济来源主要就靠养猪。

冷玉 四川省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村民:养了有300多头,最近卖价特别不好,就4元多(一斤),最低的时候4.8元(一斤),亏得特别厉害。成本是6.5元左右(一斤),低于6.5元(一斤)就是亏本。
邓涛、冷玉夫妇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底开始,生猪的价格就开始下跌,今年一月份生猪的价格是每斤7.5元左右,还能略微赚点钱,但是在2月份春节过后,猪价就快速下跌,一直跌到每斤5元左右,每斤生猪的价格跌了2元多,跌幅超过30%。
冷玉说,他们养猪都是自繁自养,一般养6个多月,长到210到240斤时出栏。他们的存栏量可以达到500多头,往年这时候,他们的猪圈都养满了猪,但因为猪价下跌,加上饲料成本上涨,他们现在每养一头猪都要亏损四、五百元,因此,他们不得不亏本卖了几百头猪却又不敢再增加生猪的饲养量。
邓涛 四川省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村民:没办法,你越养越亏本,饲料成本高,吃得多(价)涨得少,2018年亏了有10万元多点儿。
与邓涛、冷玉夫妇类似,崇州市燎原乡梓乐村的村民袁中林、谢小梅夫妇也养了10多年猪。这两年,为了翻建猪舍,提高设施环保水平,他们先后借了100多万元,希望逐步提高养殖规模,增加收入。
谢小梅 四川省崇州市燎原乡梓乐村村民:2014年出栏率在500头左右,2017年可能出栏在1000头,2018年我们原来准备是出1200头,但看这种(状况),我们根本就亏不起,所以说小猪我们也便宜卖了一部分。
目前,他们的猪舍中还养着300多头猪,每天光玉米的消耗量就得达到上千斤。因为今年春节过后,养猪持续亏损,袁中林、谢小梅夫妇不得不隔三差五地往外卖猪,以便减少养殖量,再拿着一点卖猪钱买饲料,养活剩下的猪。今年春节过后,袁中林夫妇已经卖了320多头猪,总计亏了有10多万元。
崇州市隆兴镇高塔村的村民许静已经养了18年猪,是崇州当地的养猪大户,目前的生猪养殖量达到4000多头。虽然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今年上半年,许静的养殖场的效益也不乐观。
许静 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高塔村村民:因为现在我们养的猪,卖出的猪都很大,160公斤以上,所以就亏500元、600元,现在每天要亏10000元左右。
从2月份到现在,许静的养殖场已经亏损了80多万元。养了近20年猪,经历过几轮生猪市场的大起大落,许静感到今年的生猪市场行情最惨烈。
崇州市近几年每年的生猪出栏量超过85万头,高峰期达到110万头。陈正学在基层做农村工作已经30多年,对崇州市生猪养殖行业的情况特别熟悉。
陈正学 四川省崇州市农村发展局机关党委书记:春节之前,我们生猪大概的价格7.5元左右每斤,现在的价格每斤在5元左右,每斤下跌了2.5元,要跌了30%以上。同时在下跌过程当中,饲料价格又在涨,比如说我们饲料用的玉米每吨上涨了250元,豆粕每吨又上涨了400元钱左右,那么这样折算过来,我们喂一头猪,按照240斤出栏的话,每头猪的成本还要增加60元钱,一涨一跌的话,现在五月份卖一头猪跟元月份相比,要少收入660元钱左右。
陈正学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春节过后,崇州市的1300多家养殖场,普遍都陷入了亏损状态。
其实,不止四川,全国生猪市场价格今年总体都处于下行周期。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活猪价格持续下降,2月份第4周活猪价格比前一周下跌6%,创近10年来最大单周跌幅。5月份第2周,全国500个集贸市场活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45元,同比下降30.5%。
对全国8000家养猪场定点监测,4月份商品肥猪平均出栏价格每公斤10.53元,成本价每公斤12.66元,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亏损265元,养猪户亏损比例达到88.6%。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生猪价格会出现快速下跌呢?
王世林 四川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我们觉得还是一种供求关系变化,供大于求了。据我们了解,2016年26家农牧上市企业扩张,投入了414亿元,比2015年翻了10倍,都是用于养猪行业,2017年还投资了280亿元,产能过剩了。
据一些行业内人士分析介绍,2015年5月份至今年2月份,生猪养殖进入了历史少有的近3年的超长盈利阶段,一些大型养猪企业快速扩张,还有不少中、小养猪场也扩大养殖规模,全国生猪出栏明显增加,生猪价格随之走低。加上春节过后到五月份,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种种因素导致今年的生猪价格快速下跌。
王世林 四川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市场信息中心有一个测算,全国来讲,2016年人均消费猪肉19.6公斤,不到20公斤,也就2700万吨就满足了。但是2017年的猪肉产量达到了5400万吨,如果按这个数据算,翻了一倍,这个产能远远超过需求量,供大于求了。
在今年的猪价大幅下跌中,全国有众多的养殖户都损失惨重。不过,在四川崇州采访时,记者也了解到,有一些养殖户在这轮猪价下跌的行情中,不但没有受到冲击,还正常盈利。
崇州市三洞村的村民赵红已经养了5年猪,这几年他养猪采取了和公司合作的方式。赵红的养猪场一批可以养500头猪,遇到问题,就请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所以,他只要出场地和劳力,并专心养好猪,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完全不用操心猪价的高低,是否亏损以及猪苗、饲料的钱怎么筹集等问题。
赵红 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三洞村村民:因为别人投资了很大一笔资金和技术,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规避了市场风险和疾病风险,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是很安全的。(我)一年可以出栏1000头左右,能赚到18万元到20万元。
近几个月,崇州市隆兴镇石马村村民胡安学养殖的生猪价格也没有下跌,因为胡安学养的是野猪和土猪杂交成的特种黑猪。
这种猪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养到一年出栏,其肉质鲜美,低蛋白、低能量,一般走中高端路线,在市场上每斤猪肉的卖价平均在35元,比普通猪肉的价格高几倍,而且价格一直比较稳定。
胡安学养殖特种黑猪已经10年,最初他们只养了50头,因为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他们的养殖规模每年快速扩大,至今存栏量已经达到20000头。同时,他们与成都、重庆、武汉等地的9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猪肉产品销售专柜。因为价格一直比较稳定,所以收益也有保证。
胡安学 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石马村村民:养一头猪,纯收入在600元、700元到700、800元之间。
遗憾的是,在近几个月的猪价大幅下跌中,只有少数养殖户的利益没有受损。一些行业人士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中,众多养殖户可能依然要面对猪价低迷的现状。因为那么多大资金在生猪养殖领域布局扩张,这种产能或许在明后年都会释放出来,猪价很难快速回升,因此,广大的生猪养殖户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
王世林 四川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作为我们省来讲,第一个就是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减少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风险。第二个就通过龙头企业深加工,它的品牌销售,它的产业链延伸,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由托养、寄养,保底收购,让农户有稳定收益,避免让农户直接面对市场。
全部评论()